「跑龍套」這個詞源自中國傳統戲曲,特別是京劇。在戲曲表演中,龍套指的是扮演隨從、兵卒或其他背景角色的演員,他們通常沒有台詞,只負責烘托場面或襯托主角的氣勢。
這些角色的戲服上往往繡有龍紋,因此得名「龍套」。
隨著時間推移,「跑龍套」的含義逐漸擴展,成為比喻語,形容在某個環境或組織中負責瑣碎事務、沒有決策權的人。
例如,在電影或電視劇中,群眾演員也被稱為「跑龍套」,因為他們的角色通常不具備重要戲份。
此外,在廣東粵劇中,「跑龍套」又被稱為「馬前卒」,有句俗語形容這類角色:「行就行先,死就死先,企就企兩邊」,意思是這些角色總是站在邊緣,負責襯托主角。
這個詞也常用於日常生活中,形容那些在團體或組織裡負責跑腿、打雜或支援性工作的人。
雖然「跑龍套」通常帶有戲謔或自嘲的意味,但許多知名演員在成名之前,也曾經歷過「跑龍套」的階段,從小角色逐步走向成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