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元祖級Cosplayer由16歲玩到40歲 親手造300多套Cos衫道具
2022年8月13日首播
在大眾印象中,Cosplay經常與性感掛勾,有關Cosplay的新聞圖片也離不開穿著性感、身材姣好的女coser,無他,夠吸晴嘛。走進香港動漫節會場,隨便與幾位Cosplayer聊天,你也不難發現不少Cosplayer對性感標籤大叫冤枉,強調Cosplay是「還原」動漫角色的行為而已,越似越好。
Cosplay(角色扮演)是Costume play的簡寫,是一種扮演成動漫、遊戲角色的行為。70年代,日本的同人誌活動中開始出現一些打扮成動漫畫角色的人。一位日本動畫家在1984年將這種行為定義為「Cosplay」,Cosplay這個詞語才正式出現。而在香港,Cosplay在90年代初才漸漸大眾化起來。
阿幽於1998年開始玩Cosplay,由16歲玩到今年40歲,總共扮演過300至400個角色。贏過七屆香港動漫節Cosplay比賽冠軍的她,在海外也曾獲取不少獎項,近年經常到荷蘭、馬來西亞、越南等地擔任Cosplay比賽評判和嘉賓。阿幽與同居Cosplay好友小藏將家中客廳變成Cosplay作戰場所。採訪時臨近動漫節,二人一放工便回家起勢車衫做道具,逢星期一約齊老友到排舞室準備Cosplay表演;星期六大熱天時跑到深水埗買布買材料。
也許有人會認為,Cosplay不就是穿起一套衣服罷了。從這兩位Cosplayer的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,認真地喜歡一件事物未必是輕鬆事,即使如她們所言,Cosplay是一種「做到仆街」的娛樂,二人也甘願自討苦吃、用愛發電。
█ 親手製作300多套動漫服裝道具
阿幽的Cosplay服裝和道具幾乎全由自己製作,坊間很多Cosplayer也一樣喜歡親力親為,所以深水埗便成為了他們經常去的地方。
在36度的大太陽下,阿幽和小藏來到基隆街。比起布行,排檔能散剪,價格亦較相宜,對於當年還是中學生的阿幽而言,確是「窮人恩物」。幫襯了二十多年,老闆娘一早知道阿幽用她的布料去製作Cosplay服裝,也大讚阿幽Cosplay經常「考第一」。
在淘寶還未盛行的年代,要不找代理商幫忙網購,否則,要製作一套服裝也總得親力親為 。阿幽做過最困難的是《天堂II》巴列斯的服裝,角色背後有一對翅膀,打橫張開後長3至4米,非常佔空間,花了共$5000製作。回想第一套Cosplay服裝,阿幽在香港買布,再跟媽媽到內地找裁縫製造。造了好幾件後,媽媽開始埋怨浪費金錢,她惟有自學縫衣服。如今淘寶上的Cosplay服裝、假髮、道具應有盡有,一件服裝價格大概四至五百元,阿幽感嘆跟買布的成本相差無幾,那為何還要堅持親手製作?「犯賤囉!」阿幽笑說。
█ 由返學玩到返工 租迷你倉放Cosplay道具
阿幽在醫院工作,小藏則是文員。想當年,二人放學一起造衣服,如今則是下班一起造衣服。她們的家早已被Cosplay用品侵佔每個角落, 除了一般動漫迷家中經常出現的玩具模型之外,還有假髮,大量布料、絲帶、鈕扣、珠仔等材料,而服裝和道具則儲存在家附近的迷你倉。
一打開迷你倉門,眼前盡是古靈精怪的道具:改裝過的玩具槍、 又長又笨重的刀劍、不同款式的鎧甲與頭盔,由下至上塞滿了數十呎空間。小藏嘆言,迷你倉租金貴,為了收藏漂亮的作品而每月交租其實「很戇居」,身旁的阿幽忍不住插嘴:「掉晒佢啦!」對於這些花盡心思製作的服裝和道具,阿幽顯得十分豁達,反問我們:「舊的不去,新的怎樣來? 」
█ 動漫節連續Cosplay五日、五個角色
多年來,香港大大小小的同人、動漫活動也是Cosplayer的聚腳點。疫情令這些活動近乎全部暫停,2019年後所有大學都禁止公眾內進,大專動漫活動可能要絕迹。難得一連五日動漫節,阿幽連續Cosplay五日、五個角色。
從前是Cosplay比賽參賽者的阿幽,今年擔任比賽評判。Cosplay比賽曾經叫「扮嘢王大賽」,「當時很多人不知道甚麼是『Cosplay』,所以比賽中我們要以『扮嘢王』自稱。」阿幽憶述,那個年代香港只有數百名Cosplayer,人人沒有假髮;沒有彩色隱形眼鏡,甚至沒有刻意化妝地Cosplay,十分隨意。今年動漫節則有約5000位Cosplayer登記入場,大家的打扮也比起往日更精緻。
Cosplay雖然未至於會忘記現實,但對於阿幽來說,這興趣能令她抽離現實生活,放下日常工作和苦惱。Cosplay早已成為阿幽的日常,即使以年月計算,確實為此興趣花去一大筆金錢,問到是否值得,阿幽理所當然地答:「值得,我只不過是將金錢轉化成喜歡的形狀。有一個興趣,能令自己那麼多年來都繼續喜愛的話,其實很化算 。」
策劃:黃曉楓
攝影:呂皓怡、許先煜、張志孟、潘志恆、陳港怡
剪接:呂皓怡
監製:林京賢 |